山东省立医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包国锋:
掌上医院设计开发的初衷就是一个能够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患者就医环境,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的应用,本着惠民利民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多渠道的有助于诊前、诊中、诊后的人性化服务。
掌上医院App由于自身的基因优势,可以跟医院进行紧密结合、深度开发,如远程诊疗,电子病历管理、患者满意度提升等,还可以跟智能生物传感器等相结合,加上目前已有的预约挂号、随访功能等,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医患沟通乃至健康交互的桥梁。
未来,由于专业深入不足,只有基础功能的掌上医院可能会被替代或整合,这些掌上医院现有的主要功能都可以在微信服务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上实现,而且后两者的应用更轻。个人比较看好掌上医院App深度专业化发展的前景,我们对于掌上医院App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一些,选择有能力进行深入开发的公司合作,确保医院App有发展的空间。当然,前期上线可以先实现通用的功能,毕竟App也是给患者多提供了一个选择。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处主任朱晨:
掌上医院App是近期医院信息化的一个热点,但这个时期内好的产品不代表产品一定能长期生存下去。首先,医疗信息化发展会推动App的快速迭代,不能适应的产品很快会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其次,掌上App的利用率是由用户来投票的,医院未来可能会使用来自不同厂商的多个App,来提供给患者、临床和管理层,最终用户的反馈将决定这些产品的生存率;第三,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App也许在未来某天会消亡,取而代之的会是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大平台,甚至再远一点支付宝、微信也会被更便捷、更开放的模式所取代。因此,App的生存之道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技术,更在于服务,所谓“App会死,服务不死”。
掌上医院App在没有消亡之前,需要从同质化的竞争中尽快走出来,寻找市场的蓝海。从单纯的诊前诊后服务透过一些方式来逐步介入医院的诊疗核心,真正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标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宗梅
目前看来,基于平台服务类的掌上医院App或基于慢病管理的掌上医院App还是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它能给使用者提供广泛而持续的服务,也许这类产品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掌上医院App应用的下载、注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现在App应用产品众多,让使用者也眼花缭乱,如果功能单一或者对使用者的帮助不大就不容易推广。现实生活中,如果患者为了挂号而下载一个App应用,那绝不会为了一年去一两次医院而在手机里一直存放一个应用软件,毕竟一家医院一个App的方式对患者而言太局限,患者需要一个功能更整合的平台。
掌上医院App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逐步地被整合成开放式的平台模式,方便医院接入,方便第三方接入,方便患者使用,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方便管理者使用,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将来才能走向良性循环。目前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些应用统一的重要性,相信将来也会更规范。